作者:鄭忠立,榮淑英,崔偉華,白鳳芝
作者單位: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
【關鍵詞】 過氧化氫;等離子體;滅菌
隨著醫學的發展,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醫院工作的重點,消毒滅菌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。為了提高消毒滅菌質量,解決蒸汽滅菌對不耐高溫、濕熱器械滅菌的局限性,我院從2007年7月采取過氧化氫等離子體進行消毒滅菌,收得較好效果,值得推廣使用,現報告如下。
1 原理
等離子體是高度電離的電子云,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,是物質的第四態,它是某些中性氣體分子在強電磁場作用下,產生連續不斷電離而形成的正負離子和中性粒子的綜合體,氣體物質在高頻電磁場作用下,高度電離形成氣體云,氣體云中包含有電子荷電的分子和原子,基態和微發態的分子和原子以及紫外線、γ射線、β粒子等。過氧化氫蒸氣低溫等離子體
滅菌器內在高頻電磁場作用下形成等離子體,等離子體中有自由基HO、過羥自由基HO2、激發態H2O2、活性氧原子O、活性氫原子H等活性基因極易與微生物體內蛋白質和核酸物質發生反應,等離子體成分可直接氧化蛋白質鏈中的氨基糖,使微生物死亡[1] 。
2 滅菌
2.1 滅菌使用范圍:通常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方法用于高溫、濕熱敏感的醫療用品和器械,不能用于棉紗制品以及可以吸收過氧化氫的物品滅菌。
2.1.1 可用于滅菌物品的材質:金屬如不銹鋼、鋁、青銅、鈦;非金屬如玻璃、陶瓷、硅土;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、聚丙烯、醋酸乙烯、聚甲基戊烯、聚養亞苯基、特氟龍、氟橡膠、聚碳醋酸酯、多數硅樹酯和氟硅樹酯、乙丙橡膠、氟聚合物等。
2.1.2 用于醫療器械滅菌:內鏡器械如腹腔鏡、膀胱鏡;電子電源設備如電源、電子儀器、電極;金屬器械如鉆頭、導線、攝像機、傳感器及導聯。
2.2 滅菌準備和包裝:①滅菌前必須經過清潔去污過程,并要保持干燥。②被處理物品要用特殊材料包裝,并放在特別的盤子里,金屬物品不能與滅菌腔側壁接觸,否則滅菌作用將受到干擾。③包裝要采用能夠滲透過氧化氫氣體的材質,包裝內放置化學指示卡,包裝外粘貼化學指示膠帶。
2.3 方法:根據
滅菌器的有效使用容積,將一定數量的滅菌物品用專用包裝材料包裹好,放置相應的化學指示卡以及生物指示劑,放入滅菌盤或器械柜,再放入滅菌艙內并關好艙門。 打開電源,選擇處理模式,開始滅菌過程。過氧化氫從汽化器傳送到藥盒,艙室內和汽化器內壓力降低,從過氧化氫溶液中除去水分,將濃過氧化氫溶液留在冷凝器中,濃過氧化氫溶液傳送到艙室,在艙室內滲入器械,通過裝載物的包裝傳**
器械表面并進入器械的管腔,然后設備自動將滅菌室內抽**大真空,可以使滅菌物品進一步干燥,便于過氧化氫在滅菌艙內充分擴散。設備自動將適量的過氧化氫溶液從汽化器送到藥盒,艙內壓力降低,從過氧化氫溶液中除去水分,將濃過氧化氫溶液送到艙室,使過氧化氫在艙內擴散達到相應的濃度。啟動等離子發生器,產生電場使過氧化氫產生等離子狀態,通過裝載物的包裝傳**器械表面并進入器械管腔。排除廢氣,注入過濾空氣使艙內壓力恢復正常,結束一個滅菌循環。滅菌過程均在自動模式下運行,整個滅菌過程時間不超過1h,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器械或設備的周轉率,減少設備的采購量,適合緊急手術時器械的準備。
3 滅菌的監測
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
滅菌器能夠快速地殺滅包括芽孢在內的所用的生物,滅菌保證水平達到106 [2],并且可以對jue大多數醫療器械和設備進行滅菌,尤其對不能使用常規蒸氣滅菌的內鏡系統有著良好的滅菌效果。
3.1 物理監測:根據滅菌過程記錄滅菌的壓力、時間等參數,用以判斷整個滅菌流程是否正常,嚴格執行使用滅菌器的操作規程,檢查滅菌劑的性狀,滅菌物的性質、數量、干燥程度,滅菌結束后記錄滅菌持續時間,操作者姓名和
滅菌鍋次。
3.2 化學監測:在包裝時將化學指示卡放置在包中央,適當部位粘貼化學指示膠帶,可以在滅菌后根據指示卡變更情況來判斷過氧化氫的滲透狀態,監測滅菌效果,化學指示卡由紅色變為黃色判斷為滅菌合格。
3.3 生物監測:試驗菌株有嗜熱脂肪桿菌(ATCC7953) 、枯草桿菌芽孢以及腸球菌耐熱株。嗜熱脂肪桿菌(ATCC7953) :該菌對人不致病,在56℃下生長良好,抗濕熱能力在所有微生物中**強,煮沸死亡時間為300min,壓力蒸汽121℃的死亡時間為12min,這種生物指示劑有單獨菌片和含培養基的自含式成品,每片菌片的含菌量為5×105~5×106個[3]。測試時將指示菌為嗜熱脂肪桿菌芽孢(ATCC7953) 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劑或菌片放置到熱力難以達到滅菌艙**偏下的部位,數量**少5片或5支,滅菌后以無菌操作將菌片投入到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基中,經過55~60℃培養24~48h,初步觀察結果,7天后**后判斷結果。如果對照組顏色改變為黃色,判斷有活菌生長,檢測組顏色沒有改變及藍色,就說明芽孢被完全殺滅,推斷滅菌合格。目前認為自含式生物指示劑操作較為方便,無需無菌操作,監測效果是三種監測方法中**為準確的一種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 張文福. 醫學消毒學[M].北京: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,2002:83-90.
[2] 鐘秀玲,郭燕紅. 醫院供應室的管理與技術[M].第2版.北京:中G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,2006:63-66.
[3] **摳群,張邦燮.醫院感染學[M].重慶: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,1990:605-614.